近日,河南省卫生健康委联合多部门印发《医疗机构开展免陪照护服务工作实施方案》,明确全省三级医疗机构率先试点,由护士和专业医疗护理员为住院患者提供生活照护服务,患者或家属可自愿选择。这一举措旨在解决家属陪护难题,提升就医体验,探索符合省情的免陪照护服务模式。
根据方案,河南省三级医疗机构将作为首批试点,优先在老年医学科、神经科、心血管科等一级护理患者占比较高的科室开展免陪照护服务。试点病区将预留病房供拒绝服务的患者使用,确保服务自愿性。其他类型医疗机构将逐步有序推开。
免陪照护服务指患者住院期间,在知情同意基础上,由护士或经培训的医疗护理员提供助餐、助洁、助浴等生活照护,不涉及医疗技术操作。方案要求试点病区护士与床位比不低于0.6:1,护理员需经专业培训并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,在医务人员指导下开展工作。
服务内容细化至六大类
附件中详细列出医疗护理员服务范围,包括:
展开剩余52% 清洁照护:整理病房、更换床品、协助洗漱及沐浴; 饮食照护:协助进食、确认饮食禁忌,防范呛咳风险; 移动照护:帮助患者变换体位、使用轮椅,保护管路安全; 此外还涵盖睡眠、排泄等照护场景,每项服务均明确注意事项,如观察患者反应、保护隐私等。收费与保险支持同步落地
医疗机构可在特级/一级护理基础上加收免陪照护服务费,具体标准按《河南省医疗保障局关于规范整合护理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》执行。方案特别鼓励保险公司将服务费用纳入商业保险,通过产品创新覆盖相关支出,减轻患者负担。
为确保服务可持续,河南省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:
卫生健康部门:统筹推进服务,制定护理员培养规划; 人社部门:监督职业技能等级认定,落实培训补贴; 医保部门:完善收费政策,衔接现行医疗服务价格; 金融监管部门:推动保险公司开发相关保险产品。医疗机构需建立后勤、护理等多部门协作机制,提供职业防护用品、标本送取、统一订餐等支持,并推进智慧病房建设,通过智能化呼叫、数据采集优化服务流程。
免陪照护服务不仅能解决家属“陪护难”问题,更能通过专业化照护提升医疗质量。方案要求各试点单位将服务质量与科室考核挂钩,定期开展满意度评估。目前,各省辖市首批试点医疗机构名单需于6月30日前报送,省直医疗机构直接申报,标志着这项惠民服务即将进入实质落地阶段。
发布于:河南省专业实盘配资杠杆,股票配资平台官网平台网址,配资网了解网上炒股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